早前寫過一篇文章,《 竇靖童到底酷在哪兒?》,有朋友看到,留言說,你應該寫一篇李宇春的,因為,她的新歌就叫《酷》。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其實,李宇春也挺“酷”的,她是第一個所謂民選的超級偶像,也是內地第一個“中性”偶像,《 竇靖童到底酷在哪兒?》提到的“酷”的關鍵詞,在李宇春這里同樣適用。
李宇春本人倒不如媒體上看到的那么酷,反而非常親善。我見過她兩次,一次是在某支MV的拍攝現場,她從我身邊路過,沖我點頭笑笑,而且很自然,雖然她應該不知道我是干嘛的;第二次是我陪朋友去做專訪,我坐在朋友身后打量著她,感覺她一點都不像那種“巨星”,言談舉止都很“鄰家”。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見過李宇春的人都對她很有好感,她沒有那種大明星的架子,而且真人也確如傳聞所說的“唇紅齒白”。
毫無疑問的一點,李宇春是過去十年來內地樂壇最成功的“造星”,而她的團隊最成功的一點就在于讓她的人氣保持了九年不落。2005年“超級女聲”一舉成名開始,“李宇春”三個字就充斥著各大媒體,充斥著各種“小道”,滿滿當當地填入大眾的茶余飯后林林總總的話題里:選秀冠軍、民選偶像、同性戀傳聞、姚明、信春哥得永生,等等等等。而這些話題反過來也幫李宇春維持了自己的“知名度”。
從2004年第一屆超級女聲開始,中國的選秀時代已經進入第十年,李宇春是唯一一個成功保值而且沒怎么折騰過的“選秀冠軍”——想想二進宮的張杰?想想已經不知所蹤的安又琪?想想各種折騰的尚雯婕?想想苦盡甘來的姚貝娜?與他們相比,李宇春幸運太多,也成功太多。→ 昔日選秀冠軍的再生之道
而且李宇春的團隊非常好地幫她控制了自己事業的范圍,沒有讓她的事業因為人氣高漲而過度膨脹。過去九年來,李宇春除了為數不多的幾部電影和話劇,事業的重心基本上都在音樂上,這也就保證了她這部快速前進的高鐵不容易迷失方向。
只是,令人遺憾的是,除了人氣和話題,李宇春并沒有帶來更多。作為一個歌手,她沒有傳唱一時的作品;作為一個八零后新偶像,她沒有給流行樂壇帶來新鮮的氣象;作為一個頂級藝人,我們看到的是她不斷變換造型,卻沒有給自己塑造出一個逐步定型的氣質和形象。
尤其是最后一點,可能是她最失敗的地方。當我們談到周慧敏、談到王菲、談到齊豫、談到蕭亞軒的時候,都能很容易從談論對象身上中捕捉到很明確的形象和氣質。但是,李宇春沒有。個人感覺這九年來,她的團隊幫她嘗試了各種風格、各種概念,從流行到時尚,從中國風到“酷”,卻沒能幫她塑造一個固定的氣質,一個讓人一提到“李宇春”就能想到的氣質,一個可以讓李宇春游走于中性、時髦、潮流、時尚、酷等不同表象中的獨一無二的氣質。
就像麥當娜,無論她玩什么花樣,無論她以什么打扮現身,我們都能很輕易地跟她的氣質對上號。又如“變色龍”大衛·鮑伊,萬變不離其宗。
李宇春的“宗”是啥?反正我是感受不出來。一如她的音樂,這些年來始終不成形。有時候像周杰倫,有時候像Mika,有時候文藝,有時候又“韓寒”,而最新的單曲《酷》呢?抱歉,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王菲的《開到荼蘼》。
話說回來,這不是李宇春一個人的問題,這是她那一代人的問題。與那些在成熟的港臺流行工業體系下成長的明星相比,內地公司會造星,卻不會養星。同樣是選秀冠軍,林宥嘉用七年的時間和四張專輯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相對成熟的氣質和形象,而內地的選秀明星們仍然像是土匪模式,哪個話題好用哪個,哪個風格時髦用哪個,哪里有好處就往哪里去,搶錢,搶糧,搶娘們。→《為內地新聲們把把脈:我們為什么出不來林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