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拓偉 黃菁)近年來,柞水縣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職能,推進生態環境檢察專門化建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案件刑事追究、行政監督、民事救濟、公益保護,有效打擊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行為。
柞水檢察院積極組建生態環境檢察專門辦案團隊,與縣林業、水利、資源、環境等部門建立“檢察官+林長、河長、田長”協作機制,借助“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征集涉生態環境領域案件線索,及時向相關單位、企業送達檢察建議書。2023年以來,先后起訴涉環境資源犯罪39人,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3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5件,督促追繳公益損害賠償金等141萬元,恢復林地8畝,辦理瀕危千年古樹小葉櫸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為全縣30多株散生古樹上了“保險”。同時,探索形成了“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警示性預防教育”四位一體生態檢察模式,創新“生態環境檢察+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舉措,建成生態修復基地、法治宣傳教育基地8個,9名未成年人在下梁鎮西川村“未成年人管護幫教公益林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示范基地”完成矯正。
“生態環境領域檢察監督案件普遍存在專業要求高、事實查明難、鑒定周期長、修復難度大等問題,加之群眾關注度不夠,行業被動式監管,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苯,柞水縣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員額檢察官汪紅娟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