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志兵 謝非 費翔
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深度貧困村,在脫貧工作中,把其中的高效增收環節做到極致,商州區夜村鎮流嶺槽村的“服務強化勞務增收”,是一種比較務實的脫貧手段。
與此同時,山村里一些頑強的創業者,也正在嘗試各種可能的產業發展路子。
深度貧困村至今還蝸步難行
去往夜村鎮流嶺槽村的通村路,曲曲折折,路邊的青石澗里,溪水一會成瀑一會成潭,風景不錯,但貧困狀況讓人揪心。
走到通村路的盡頭,一個不大的小院,便是流嶺槽村村委會所在地。村里的第一書記阮連學帶著我們在村里邊走邊介紹情況。
流嶺槽村一共有14個村民小組,其中只有6個小組有通組水泥路,其余都是土石路,有的路段路面上都是大石頭,連摩托車也難以行進,村民出行只能靠走,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全靠肩挑背扛。全村有200多戶,800多人常年出行困難。
基礎條件差,自然環境也是流嶺槽人脫貧路上的“攔路虎”。全村人均耕地面積一畝多,基本都是坡地,平整的耕地更少。村民們自發種有中藥材,但因為土地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村里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是靠年壯勞力外出務工。
“保姆式”服務保障重點收入環節
由于村子里每年有800至900人外出務工,工作難找、拖欠工資、勞務糾紛等問題時有發生。遇到此類情況,村民們往往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或自己協商解決,或忍氣吞聲作罷。
針對這種情況,2017年8月,流嶺槽村在西安成立了商州區夜村鎮流嶺槽村駐西安勞務工作站,幫村民解決外出務工遇到的難題。據工作站負責人舒建民介紹,他們都是義務服務,主要是收集務工信息、維護打工者權益,同時,只要在工作站登記過的村民,可以免費獲得每人100元的人身意外保險。外出打工的貧困戶除了保險,每人還可以獲得交通補貼300元。
村民嘗試香菇袋里培育靈芝
臨近晌午,貧困戶劉志強正在自家的香菇大棚里忙活著。
今年46歲的劉志強以前在西安的一家公司打工,2014年他懷著回鄉創業的夢想,在老家建起了5萬袋的香菇大棚。但是沒想到前一年還高價出售的香菇,到了劉志強的香菇上市時,價格遭遇“攔腰斬”,收購價只有去年的一半。
眼看著香菇的價格難有起色,劉志強只好連年削減產量,從最初的5萬袋一直減到現在的2萬袋,還背上了15萬元的債務。一次農業技術培訓中,劉志強了解到了靈芝栽培技術,回家后他便開始嘗試利用廢棄的菌棒種靈芝,他希望能找到適合本地山水緯度資源的農產品。
如今,劉志強的香菇大棚旁,一小片地里,第一批靈芝已經收割,第二茬也已經慢慢地長出來。劉志強把第一批收獲的靈芝做成盆栽,有一些送給了親朋好友,讓他們替自己作宣傳。
現在,劉志強已經是中級職業農民。他籌劃著,可以將種好靈芝的菌種袋子做好,在網上或者市場上銷售,讓消費者自己在家中體驗種植靈芝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