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 云
在鎮安縣城,果農現摘的櫻桃新鮮上市。(本報通訊員 夏澤梅 攝)
“五一”前夕,商州區沙河子鎮石門溝村迎來櫻桃采摘季,坡邊連片的櫻桃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子,風一吹,綠葉簌簌抖動,不時飄來陣陣甜香。58歲的任建昌迎著太陽,瞇著眼睛查看櫻桃的長勢,滿是皺紋的臉上展露出豐收的喜悅。
任建昌家種了40多棵櫻桃樹,除了一些本土的小櫻桃,剩余的都是大櫻桃。最近,小櫻桃熟了,任金昌騎著摩托馱著筐子天天到城里轉著圈兒賣,酸甜可口的櫻桃很快被一搶而空。“小櫻桃賣個8天左右,接下來就是大櫻桃,一年下來能賣兩三萬元。”任建昌笑著說。
石門溝村黨支部書記賀志敏告訴記者,他們村有464戶1610人,種櫻桃的就有200來戶,主要集中在10組石門溝兩邊的山坡上,這里光照足,早晚溫差大,長出的櫻桃個兒大、味兒好、顏色鮮艷。
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石門溝村櫻桃產業能發展起來,還在于因勢利導的人為因素。賀志敏回憶,2010年,村干部在楊凌參加農高會時,一次性引進1600棵優質樹苗,分發給各家各戶,栽種了80畝大櫻桃,頭一年效益很好,村民們熱情高漲,后來又自發性地多次購進樹苗,櫻桃種植規模逐年擴增,目前總面積已達320畝。
“另外,我們村是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商州區櫻桃種植基地,林業部門經常來村上組織櫻桃科管培訓,從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各個方面進行細致講解,因此全村家家戶戶都有樹剪子,都是‘土專家’。”賀志敏說,村里有幾個種植大戶年年收益很好,一是發展得早,二是把這個事當成專業去做。他們一年四季不干別的,完全按照科學的辦法精心管理,這樣科管下的櫻桃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比別家好,年收入至少六七萬元。
同屬一個鎮,與近兩年走紅的“櫻桃村”任家后村相比,石門溝村的櫻桃就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賀志敏說,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是任家后村櫻桃產業發展早,有較為成熟的經驗;二是任家后村的交通更為便利,車可以直接開到櫻桃園,而石門溝還沒有產業路,在一定程度
上制約了櫻桃產業的發展。
“其實,我們村的櫻桃發展也有優勢,這里的櫻桃熟得早,比任家后的要早一個星期,在市場上占了先機,而且品質上絲毫不遜色。”
賀志敏說,任家后村每年開櫻桃會,他們都組織種植戶去參加,學習經驗、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接下來,他們將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修通產業路,壯大石門溝村櫻桃產業發展協會,進一步拓寬銷路,打出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