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馬娥 劉茜)4月19日,筆者從商州區應急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來,商州區不斷加強秦嶺區域礦山、尾礦庫等安全監管,堅持以更嚴標準、更高要求推動秦嶺生態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尾礦庫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切實防范化解因安全生產事故導致的破壞秦嶺生態環境事故發生。
夯實全區地下礦山和尾礦庫包保責任。區政府辦印發文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包保責任,全區10座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和4座尾礦庫企業安全監管責任逐一明確落實,每座尾礦庫明確一名區政府領導、部門負責人、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企業主要負責人包保負責尾礦庫安全生產工作,并對各包保責任人職責進行明確。
聘請省級安全技術專家,排查治理隱患。建立“專家查隱患、企業抓整改、部門抓督辦”隱患排查整改工作機制,邀請省級安全技術專家,對全區尾礦庫和非煤礦山進行全面排查,扎實推進全區非煤礦山安全治理,杜絕生產安全事故發生;通過專家上門服務,以現場指導的方式直觀講解不同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薄弱點、風險點以及排查問題的方法,不斷提升企業自主發現問題、整改隱患、補齊短板、防范風險的能力水平,盡可能解決企業想管不會管、能管不去管的現實問題;執法人員對照專家檢查意見書,以服務促監管、以監管督責任,指導幫助企業按照要求進行整改,并組織專家進行“回頭看”和整改情況驗收,確保所有隱患落實閉環管理。
持續推進尾礦庫“一庫一策”治理任務。嚴抓尾礦庫新增、回采、閉庫銷號管理,嚴格落實閉庫銷號2座可新增1座尾礦庫新建指標的減量置換政策,逐步減少尾礦庫總量。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區已完成8座尾礦庫閉庫銷號,目前全區僅保留4座尾礦庫,且保留的4座尾礦庫正在按“一庫一策”方案開展提升改造。經過前期工作,全區尾礦庫長期難以得到整改安全風險很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已基本得以解決。
嚴把企業復工復產準入關口。區應急管理局高度重視復工復建安全生產工作,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安全生產一體化監管;印發復工復產方案,詳細列舉企業復工復建應提交資料清單,并聘請專家嚴格審查把關,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決防范非煤礦山領域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積極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結合“4·20秦嶺衛士行動日”集中宣傳活動,上街集中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商州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等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規定,向群眾傳播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理念,主動營造人人學法、人人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