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它蘊含著統籌兼顧的系統思維、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體現了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近年來,我市深刻領會“千萬工程”所蘊含的科學方法和寶貴經驗,圍繞“一都四區”,實施西商融合、“雙對標、雙50”戰略,打好“四提攻堅戰”,實現“六個做示范”,全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錨定建設特色農業強市目標,抓實抓好“七個扎實推動”,推進農業“四化”提質。堅守“確保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協調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大行動,全面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秦嶺山水鄉村,全力推動“千萬工程”經驗在商洛落地轉化。
“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我市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逐漸普及,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青山綠水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鄉村旅游也蓬勃發展,也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新的光彩,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它不僅改變了鄉村的外在形態,更激發了鄉村的內在活力,為我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閆坪村 譜 寫 鄉 風文 明 篇 章
商州區三岔河鎮閆坪村堅持物質、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緊抓黨建引領、陣地建設、評優樹模,育鄉風、塑家風、淳民風,農民精神風貌持續改善,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獲評國家級蘇陜協作典型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
堅持黨建引領,聚力打造“感恩奮進作示范、三強三美促振興”黨建品牌,引領物質、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發揮黨員模范,黨員以身作則,想在前、干在前、做示范,孕育“崇尚實干、力行實干”的社會風氣;選育能人帶動,培育選用了一批有奉獻精神、有經濟頭腦、有致富本領、有公道之心、有群眾威望、有廉潔意識的“六有”農村帶頭人,為鄉村帶來文明和諧。
強化陣地建設,打造家風教育館,宣揚老一輩革命家、歷史名人、閆坪村先輩的家風家訓,弘揚中國傳統“家規家訓”;打造清廉文化墻,推選監督村風民風、收集民意的清廉觀察員,開展清廉家風參觀學習教育活動;創建婦女兒童工作站,組建婦聯工作隊伍,建立婦女兒童之家,倡導尊老愛幼,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打造文娛小節點,引進經營主體打造田園綜合體、無動力樂園,創辦農耕體驗、研學基地。
注重評優樹模,定期開展“星級文
明戶”“好媳婦”“好公婆”“五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評選表彰活動,用好“紅黑榜”,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示范戶”評比。發動群眾參與,推舉退休老干部、黨員群眾、老師等鄉賢建立四會組織,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廣泛調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建立善行義舉榜,傳頌群眾善行善舉,弘揚社會正氣;開展板凳會、故事會、宣傳隊“兩會一隊”活動,收集、宣揚群眾身邊的文明事跡。
戶家塬社區 三產融合聯農帶農
山陽縣戶家塬鎮戶家塬社區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持續發展茶葉、獼猴桃兩個主導產業,緊扣三產融合示范區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業態轉型,讓更多的群眾走上農旅融合致富之路。
在推動“千萬工程”示范村建設過程中,戶家塬社區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三產融合發展為抓手,積極探索出聯農帶農的新模式。按照“每個產業都有一個龍頭企業帶動”的發展思路,構建“山上種植高端茶,山下栽植獼猴桃”的規劃布局,改造原有低產茶園1500畝。依托本土企業家,創建山陽縣天蓬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設標準化獼猴桃基地1200畝。按照“鏈條化、精細化、品牌化”的發展思路,一體化推進“產加銷”,做好茶葉、獼猴桃產業延鏈補鏈和“接二連三”,圍繞有機茶的開發,建成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茶葉加工廠1個。圍繞獼猴桃產業,配套建設育苗基地獼猴桃加工廠,研發獼猴桃汁、獼猴桃果酒等農特產品。依托茶葉、獼猴桃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鄉村游、生態游,實現農村變景區、產業變景點、農房變民宿、農產品變商品。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出租”的方式打造高端民宿11家,新建特色民宿酒店1個。采取“黨支部+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實現農戶在產業基地、企業務工,從事農旅服務等三方利益聯結機制。開展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通過蘇陜協作資金、彩票公益金入股等方式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71萬元,自主發展200畝茶葉可實現年經營收入20萬元。
許家塬村 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丹鳳縣棣花鎮許家塬村堅持做精一產、做強二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面完善建強基礎設施、全域推動特色產業轉型發展,實現了農工貿、農文旅無縫銜接、有機結合,集智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許家塬村依托葡萄、核桃、櫻桃種植優生區優勢,建成了千畝核桃、千畝葡萄、千畝櫻桃產業布局,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800余戶群眾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創新發展數字農業,將全村優化為37個片區,通過數字化信息技術,推動了葡萄、核桃等農業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建成獼猴桃園500畝、櫻桃園1000畝、葡萄園1200畝,科管果園3000畝,鏈接帶動620戶群眾在特色產業鏈上穩定增收致富。
引進陜西夏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陜西天宇潤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聘請羅鐵柱食用菌研究團隊、周廣仁葡萄酒釀造團隊等高端人才,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建成雙孢菇現代化產業園、核桃主題公園、萬畝葡萄基地等產業園區,年出口雙孢菇創匯4000余萬元,年銷售核桃分心木養生茶、核桃休閑食品和“一升核桃”等文創產品500余萬元,年銷售葡萄酒800噸2400萬元,二產綜合產值突破6900萬元。依托臨近4A級景區資源優勢,探索發展丹鳳葡萄酒莊品鑒游、核桃主題公園體驗游等精品旅游線路,配套發展了釀酒作坊、垂釣園、露營地等產業,開發了核桃先生民宿、青衣舍茶室等新業態,形成了走商於古道、看平凹老家、賞民俗風情、樂荷塘月色、品葡萄美酒、觀原鄉風貌的旅游體系,成為了游客來棣花旅游的重要板塊、最熱打卡地,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綜合收入超500萬元。
七星村 打造特色民宿品牌
商州區三岔河鎮七星村瞄準“農旅櫻谷·水美三岔河”目標定位,以生態環境為依托,以民宿產業為支撐,以田園農業、農家體驗、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為輔助,傾力打造“北斗山居”特色民宿,被評為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
七星村突出黨建引領,緊扣民宿產業發展主攻方向,成立民宿產業建設推進專班,重點圍繞土地流轉、墳墓遷移、用地規劃等重點難點,深入開展政策宣傳、走訪入戶、實地勘察各項工作,為項目整體規劃與開工實施凝聚了強大合力。堅持把培育人才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工作,實施“致富帶頭人”工程,創辦“理論課堂”“工程課堂”“施工課堂”三個課堂,打造了上至項目規劃,下至工程建設的全流程、全鏈條民宿項目建設人才隊伍。經過多次對接洽談,引進陜西城外云光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北斗山居”民宿項目施工方,以“北斗七星”為設計理念,共建設天樞廊橋、天環院、開陽院等7個主體建筑,形成5個房屋院落和18套居住客房,項目于2024年2月開工建設,計劃于2024年7月31日建成,國慶節前投入運營,預計帶動周邊群眾實現增收4.8萬元。以“北斗山居”特色民宿產業為中心,建設景觀廊橋、河流水系、萌寵牧場、咖啡書吧、特色餐飲、露天營地等配套設施。同時,圍繞大棚設施櫻桃產業園和坡塬櫻桃種植林,把櫻桃采摘體驗活動納入以民宿產業為主的農旅融合整體規劃,不斷增強對外來游客的吸引力,努力把七星村打造成為公共開放的“鄉村客廳”、感受商洛文化的“溫潤展廳”、秦嶺腹地“樂山樂水”的歸隱之地。
陸家灣村 聚力打造山水畫廊
山陽縣色河鋪鎮陸家灣村把鄉村振興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力打造“和美康養地 戀戀陸家灣”農旅康養品牌,實現了農村變景區、產業變景點、農房變民宿、農產品變商品。
俯瞰陸家灣像一幅太極圖,盛產“九眼蓮”,被稱為“九眼蓮之鄉”。近年來,該村圍繞“和美康養地 戀戀陸家灣”主題,重點布局農業觀光、民俗體驗、民宿康養等業態設施,重點發展鄉村旅游。按照“農田景點化、農業景觀化、農村景區化”思路,村企聯建,總投資5億元構造農文旅康養綜合體。以休閑農業為核心,布局田野“打卡點”30余處,開發九眼蓮、富硒大米、高端圣女果等農土特產,探索發展以農產品加工、手工制作、文化創作為核心的特色加工產業,大力發展節會產業,謀劃籌備垂釣大賽、漢服文化節等賽事節會,年吸引游客10萬人以上,促進集體經濟收入22.6萬元以上,將330戶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依托黨員、鄉賢、創客“三股力量”締造山水畫廊,帶動全村300余戶村民自發整治人居環境,投資度假酒店、水上樂園、森林氧吧等項目,使得業態發展突飛猛進。探索“黨建+便民服務+游客服務+企業服務+特產展銷”模式,建設黨群客創中心1處,依托“智慧鄉村+智慧旅游”建設,設置門禁、監控、大屏設備強化技術監測。大力落實市場化,培育鄉村CEO,推行“線上推廣+線下運營”模式,實現資產變資金、民房變民宿、農民變管家、流量變留量。
白川社區 自覺看齊共倡新風
洛南縣四皓街道白川社區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在改善人居環境、業態培育、提升治理上下功夫,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白川社區科學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供了科學支撐。堅持補短強弱,爭取1780萬元,先后建成主干路1.9公里、入戶路50條1.7公里等,深化“網格化”管理機制,劃定四級網格員28個,每個片區由1名公益性崗位保潔員負責清潔管護。同時,突出業態培育,規劃建設農戶菜(果)園,鼓勵9戶群眾開辦農家樂、燒烤營地,戶均增加2.5萬元。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強化聯農帶農取得顯著成效。扎實開展戶廁改造,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100%。推進垃圾污水整治,定時對群眾生活垃圾進行清運,實現垃圾日清日處。建成污水管網1.9公里,有效提升了農村水環境質量。開展“清潔庭院、整治三堆六亂、美化綠化”三大行動,先后評選“五美庭院”20戶,補植補栽綠化苗木507株,整修河道1.8公里。積極推行村級“民主協商議事”制度,
成立由黨員、群眾代表等為成員的民主協商議事小組,制定修訂村規民約14條,協商落實基礎建設實事5件。落實“有事你找我”信訪矛盾化解機制,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累計化解矛盾糾紛8件,化解隱患問題6個,有力維護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廣泛開展“四種陋習”整治,表彰獎勵孝老愛親、美麗庭院15戶,推動移風易俗深入民心。紅榜表彰21戶,黑榜警告2戶,激勵引導廣大群眾對標先進、自覺看齊、共倡新風。
朱家灣村 鄉愁喚醒“詩與遠方”
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依托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把民宿產業培育和民宿經濟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主體、多元參與”的民宿發展和生態價值轉換新路徑。
朱家灣村充分利用國家宅基地改革政策優勢,探索出“村民+企業”的合作模式,鼓勵農民流轉房屋和土地等閑置資產入股集體經濟參與民宿開發經營,按照全域景區化發展思路,全面補齊道路交通、水電、污水處理、旅游標識牌等基礎設施短板,依托“終南宿集”民宿品牌,積極培育中高端民宿。依托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和終南山寨兩個景區優勢資源,采取“業態公司+農戶+企業”發展模式共同發展陽坡院子、花錦園等民宿集群56處。引入資本推動民宿產業發展,對有意愿獨立發展特色民宿的農戶,由村上統一培訓、統一指導。同時,通過發展民宿產業,讓群眾通過盤活閑置資源賺租金、就近務工賺薪金、自主創業賺現金等多種方式增收,每年每戶可實現增收5至10萬元,企業通過發展民宿產業每年可實現營利100至500萬元。民宿產業的發展也讓游客把城市的觀念、理念、信息帶到鄉村,逐步推動形成了城鄉互補、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先后獲得“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森林鄉村”等30多項國家和省級榮譽,并獲評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認定的“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漁坪村 實現鄉村“深耕善治”
鎮安縣高峰鎮漁坪村堅持把提升鄉村善治水平作為深化“千萬工程”的突破口,創新實行“135”鄉村治理模式,即建好一個中心、建強三支隊伍、健全五項機制,社會治理成效日益凸顯,村集體經濟穩步增長,人居生活環境增“顏”提“質”。
建好一個中心。建成漁坪村便民服務中心,內設“人盯人+”社會治理指揮室、便民服務室、“和為貴調解室”、綜治司法信訪窗口等“三室一窗口”,突出多元化服務,破解了鄉村治理基層活動無陣地問題。
建強三支隊伍。選派5名干部組成工作隊的同時配強村“兩委”班子,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建強“五老”鄉賢隊伍,開展文藝會演,調解矛盾糾紛,組織關愛青少年兒童,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
健全五項機制。五長管理夯基礎,將全村劃分14個片區,選定8名生態護林員擔任林長,選定4名組長擔任田長,選定村委會主任擔任河長,選定34名公益性崗位擔任路長,各自負責相關工作。五治融合強治理。推行“黨建+社會治理”模式,積極構建政治引領、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撐的鄉村治理體系。五級聯動調糾紛,建立了片長、組長、村干部、駐村干部、鎮包村干部的五級聯動調解機制,實行“坐診式”矛盾化解。五進活動強法治,組建宣傳隊開展進校園、進農戶、進院落、進企業、進田間地頭的五進法治宣傳活動。五件實事暖民心,結合黨建承諾踐諾活動,為民辦好農網改造、基礎設施改善、傳統種植養殖、勞務輸出、冷水魚特色養殖等實事。
倉圣社區 “三融發展”彰顯特色
洛南縣保安鎮倉圣社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農文商旅融合,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社區。
倉圣社區狠抓動態監測,堅持周排查、周研判,嚴守防返貧底線;狠抓核心指標,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嚴格政策兌現;狠抓民生底線,對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落實兜底措施,做到應保盡保。建美人居環境,建好基礎設施,建強公共服務,深度挖掘倉頡造字文化資源,提升建成靈龜負書、倉頡授書處、洛惠渠指揮所等文化點位,推動形成以倉頡文化為核心的旅游發展經濟帶;盤活土地資源,建成500畝集中連片夏草莓農旅觀光產業示范園和1230畝北五味子種植示范基地;盤活房產資源,建成酒店客房40套,開辦農家樂7家,建成特色商業商貿街區。
推動文旅融合,依托4A級景區倉頡小鎮、社區周邊較大移民搬遷人口和本地獨具特色的非遺產業文化,不斷加大“麥稈畫”等本地特色非遺文化的激活與開發、匯聚與轉化,招引本地非遺傳承人7人自主率先開店,建成非遺門店2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建成地方特色飲食門店44家,使街區與4A級景區倉頡小鎮配套呼應;推動農旅融合,建成全縣最大農業原材料手工就業創業基地,帶動周邊搬遷群眾2300余人就近就地就業,實現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推動農文商旅融合,深刻把脈市場空間,做優做精特色門店,較大推動集鎮人流聚集和商圈形成,為實現生態產品及美學價值,建成特色鎮區經濟、美麗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老庵寺村 宜居宜業和善和美
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在建鄉村、優環境、增收入、促融合上下功夫,不斷完善設施、強化鄉村治理,實現了“宜居宜業、和善和美”新蝶變。
“三先”建鄉村。堅持規劃先行,依據村莊特色、地形地貌制定村莊規劃編制。堅持基礎先變,積極爭取各行業部門項目資金3000萬元,大力實施“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農房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整治“三大行動”。堅持服務先優,挖掘唐代寺廟文化,建設歷史文化公園,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三推”優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戶廁改造,完成302戶農戶廁所改造。推進污水垃圾治理,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有序規范推進村莊風貌提升,依托水庫資源打造生態水系。對村內公共區域、公路沿線進行了美化,并對群眾的庭院進行了提升改造。
“三倍”增收入。集體經濟體量倍增,成立村集體經濟企業2家。主導產業規模倍增,建設香菇種植大棚185個、木耳種植基地11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240畝。市場主體數量倍增,引進龍頭企業6家,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發展民宿8家。
“三小”促融合。“小制度”培養“大規矩”,通過“紅黃”牌評比、“曝光臺”晾曬等方式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小片長”支撐“大治理”,配備片長30人,合力推進多元矛盾化解機制。“小積分”撬動“大文明”,將村級公共事務細化量化為積分項目,群眾通過積分在“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激勵群眾積極投身到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中。
油坊嶺村 “四聯四促”激活動能
商南縣富水鎮油坊嶺村以“四聯四促”為抓手,推動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中“挑大梁”、黨員在增收致富中“唱大戲”、企業在產業振興中“做龍頭”,實現產業蓬勃發展、村莊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
產業聯營促發展。按照“以企帶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贏”的發展思路,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茶園1.1萬多畝、獼猴桃1200畝,引進茶企11家。創新茶企、茶農利益聯結機制,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讓農民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資金入股分“紅金”、基地務工掙“薪金”、帶動創業賺“資金”、兌現補貼得“現金”等模式增收。
茶旅聯動促振興。按照“園區承載、龍頭帶頭、抱團發展、互利共贏”的發展思路,聚焦“生態茶城”發展目標和茶產業“三延伸三提升”發展思路,以茶促旅、以旅興茶、茶旅融合、文旅互動。
組織聯建促領航。大力推行“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社聯促、村戶聯幫、店戶聯結”的“五聯”模式,提高村級黨組織領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村黨支部根據茶產業發展實際劃分若干黨小組,有效服務茶葉產業需求。
文明聯創促治理。堅持文明創建,以德治教化,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以自治強基,發揮村民主體作用;以智治支撐,開展數字化鄉村建設,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