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7月3日電 題:解鎖廣西多民族聚居社區的“幸福密碼”
記者 黃艷梅
“壯家生來愛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聲聲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樂,嗨嘹嘹啰……”這是在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良慶鎮蟠龍社區廣為傳唱的壯族山歌《幸福嘹嘹啰》。在這里,社區各族群眾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其樂融融的場景時常上演。
南寧市良慶區是“中國嘹啰山歌之鄉”!缎腋`卩趩肥且皇拙哂辛紤c壯族嘹啰山歌特色的歌曲,由蟠龍社區志愿者、音樂人趙羽創作!皬V西人素來熱愛唱山歌,以歌會友。我們一起用音樂詮釋友誼、感受快樂,這種氛圍很溫馨!彼f。
圖為南寧市蟠龍社區“潮起三月三·鄰里一家親”交流活動現場(資料圖)。何立根 攝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蟠龍社區居住著漢族、壯族、瑤族、侗族、仫佬族等15個民族居民,常住人口約2.7萬人。
如何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實現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切實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新網記者近日走進蟠龍社區,探訪這里的幸!懊艽a”。
在蟠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專門設置了“和合廳”和民族文化作品展示區。社區常態化開展非遺項目體驗、民族服飾展演、民歌比賽、民族文化知識競賽、民族團結趣味運動會等,并開設公益課堂,開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動。
圖為南寧市蟠龍社區長桌宴活動現場(資料圖)。何立根 攝“每逢‘廣西三月三’、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社區組織居民唱嘹啰山歌、做五色糯米飯、舞香火龍、吃長桌宴,讓大家感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溫暖!59歲的蟠龍社區居民覃向紅說。
覃向紅是蟠龍社區港灣合唱團的一名成員!拔覀兩鐓^既有聲樂培訓班、合唱團,也有國畫班、書法班、小孩早教等,老年大學辦到了社區,讓我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生活在這里,感到很幸福!彼f。
社區服務有溫度,點滴小事大溫暖。蟠龍社區位于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核心區,轄區企業和外來人口眾多。近日,蟠龍社區舉辦“紅色經典詠流傳詩歌大會”,轄區各企事業單位黨員積極參與。大家通過交流相識,互幫互助,共同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在詩歌大會上,蟠龍社區黨委還向78歲的老黨員韋艷芳頒發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由于韋艷芳患有基礎疾病,身體不太好,每隔一段時間,她總能收到來自社區的關心問候!爸驹刚呓洺I祥T問候、提供幫助,社區的關愛讓我心里暖暖的!表f艷芳說。
近日,南寧市蟠龍社區舉辦“紅色經典詠流傳詩歌大會”。中新網記者 黃艷梅 攝社區連著千家萬戶,是基層自治的基本單元、國家治理體系的基層基礎,在推動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蟠龍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雁琳介紹,蟠龍社區創新“136”工作機制,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用好加強基層黨建、織牢精神紐帶、做好治理服務“三個抓手”,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六共”社會條件,有力推動各族群眾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近年來,為了完善“黨建+網格”治理體系,蟠龍社區把社區劃分為13個基礎網格192個微網格,每個基礎網格都配備有指導員、網格長、專職化網格員以及定崗網格員。此外,每個小區、寫字樓都建有微信群。該社區還按照行業建群,建有快遞小哥群、酒店民宿群、物業群等,實時掌握居民和企業服務需求,實現服務“零距離”。
截至目前,蟠龍社區已與36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聯建共建,定期開展主題黨日、良策惠企、公益集市等活動。社區還組建“老友幫幫團”志愿服務隊,吸納志愿者300余人,為社區居民解決了眾多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
“00后”胡建鳳2022年加入蟠龍社區志愿者隊伍!吧鐓^就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大家庭,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我很樂意為建設美好家園出一份力!彼诮邮苤行戮W記者采訪時說。
鄰里一家親,共唱幸福曲。劉雁琳稱,通過“136”工作機制,參與社區共建的企業越來越多,參與社區服務的志愿者也越來越多,社區公益服務活動天天有、周周有、月月有,實現了服務共享、資源共享和發展共享。社區各族群眾像家人一樣,常常歡聚在社區,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大家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完)